手游客栈今日报道(2015.06.08)近些年来,北欧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尤以芬兰和瑞典两国最引人瞩目。芬兰是《部落冲突》开发商Supercell和《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所在国,瑞典则拥有《我的世界》开发商Mojang、手游工作室Simogo等知名游戏公司。而随着代表游戏开发者的挪威贸易组织Produsentforeningen与挪威企业联合会(Enterprise Federation of Norway)合并,挪威游戏产业也开始吸引外界关注。
专注于北欧游戏产业资讯报道的Nordic Game Bits近日刊出一篇文章,作者对挪威游戏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以下是游戏陀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编译。
在Produsentforeningen被并入挪威企业联合会后,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到有关挪威游戏产业的几项关键数据。按照挪威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个国家目前拥有140家游戏公司,其中约60家是在过去3年内成立的。
从下面这幅图表不难看出,近年来挪威游戏公司数量迅速增长,但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挪威初创工作室都是面向PC或移动平台(而非传统家用游戏机)开发游戏的独立团队。
1990-2015年,挪威游戏公司数量增长趋势
这不仅表明在挪威独立游戏开发已成一种时尚,同时也反映出挪威游戏产业现状的一个侧面:只有极少数成熟公司能够吸收刚刚进入游戏行业的新人。
“很多挪威人都接受了游戏研发或类似专业的教育,但由于就职机会有限,我认为他们创立新工作室是很自然的选择。”位于奥斯陆的游戏公司Snowcastle Games游戏总监本蒂克·斯汤(Bendik Stang)说。斯汤也是Produsentforeningen的一名董事会成员。
挪威唯一的一家大型3A游戏开发商正在将大量研发工作转向海外。“当丰乐公司(Funcom)大量研发工作室转向加拿大蒙特利尔时,在挪威本土,很多经验丰富的人才只好自己创办新公司。”斯汤解释说。
2014年挪威开发者共推出35款游戏产品,其中27款都登陆了移动平台。
营收不如邻国
在创意层面,挪威游戏产业正迎头赶上,但从收入角度来看,挪威开发者似乎难以利用游戏产品赚钱。
挪威游戏产业共有565名从业者,平均每人每年创造的游戏产值约7.4万美元,远远低于邻国丹麦、芬兰和瑞典。在后三个国家,平均每名游戏开发者每年游戏产值分别达到17万、28.8万和64.8万美元。
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挪威游戏产业收入为4200万美元,与2012年的收入数据(3600万美元)相比增幅并不明显。挪威游戏开发者人数过去3年增长了75%,而收入增幅则仅为15%。
但随着时间推移,有理由相信挪威游戏产业收入会有大幅改观。一方面,新近成立的开发团队将在竞争激烈的移动游戏市场逐渐找到方向;另一方面,挪威本土很多工作室成立至今不到2年,尚未推出任何一款游戏作品。
“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希望挪威游戏收入增长速度与开发者人数增速相当,甚至更快一些。”挪威电影学院制作总监Kaja Hench Dyrlie表示。“在移动游戏市场,很多开发者正在积累经验,未来将找到更多赚钱的机会。”
难吸引投资者
挪威企业联合会在一份报告中称,挪威游戏产业若要持续成长,最大的挑战在与缺少投资人。这与丹麦游戏产业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报告指出,投资者、金融系统及公共机构,都更青睐石油或房地产等传统投资项目。
而在本蒂克·斯汤看来,之所以投资者对挪威游戏开发团队缺乏热情,也与挪威游戏产业当前的架构有关。“很多独立初创工作室都由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组成,对他们投资风险较高。”他说。
此外,斯汤认为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游戏产业的某些固有特性也让其显得更不可预知。“视频游戏产业是一头不断变异的怪兽,很多时候就连开发者和发行商也跟不上脚步。所以我认为,很多投资者不了解这个市场,因此决定避免投资。”
要想改变现状,斯汤认为挪威政府机构应效仿芬兰,成立与芬兰Tekes相仿,专注于扶持本土科技与创新的基金体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私人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
“如果挪威政府能够成立像芬兰Tekes那样的基金,让政府资金与私募资金共存,那么某些尝试投资独立游戏的投资人所需承担的风险将会变得可以接受。”斯汤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