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客栈今日报道(2015.06.09)目前,APP应用的话费支付规范,要追溯到2006年针对短信时代的信息服务收费,而有关应用内的计费规范尚未明晰,使得运营商在处理用户投诉时难以凭借统一标准定性。
4月,移动MM多个省市计费被连续关停,起因是MM计费无法满足省市公司控制游戏投诉总量的需求。国内休闲手游收入受到影响,某媒体采访获知,收入暴跌近3成。所以,针对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国内单机市场,开发者对于最新计费规则和计费市场的动态把握,显得非常重要。
6月5日:APP应用内计费规范倡议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领头,发布《APP应用内计费规范倡议稿》,首次针对App内计费系统提出计费规范。
细则如下:
(一)运营商计费能力提供规范
1、提供给应用计费能力必须使用由SDK安全保障的网页或者SDK承载计费提示并得到用户确认,不以任何方式直接提供计费接口。
2、SDK必须经过技术层面的高等级安全加固,确保SDK代码经过混淆、加密保护、运行时内存保护以及被调用安全保护,SDK代码无法被破解,SDK界面不能被跳过。
3、计费确认页面必须有明确的二次确认过程。二次确认页面采用运营商统一标准界面,计费界面显示“道具名称、资费、客服电话”等提示信息,同时需包括明确可分辨的确认及取消路径。
(二)应用使用计费能力规范
1、严格按照运营商提供的使用手册使用申请的计费能力;
2、不得使用任何技术手段绕过运营商计费流程;
3、应用使用过程中不得连续自动弹出引导用户计费页面;
(三)应用体验规范
1、应用必须在计费交互过程中,通过确认向用户进行消费提醒,包括:调用计费能力之前必须通过道具商店或弹框明示道具名称、资费、内容等信息。
2、用户使用计费类业务时,应用资费提示字体、颜色、大小必须醒目。不能以故意淡化、缩小字体等方式误导用户消费。触发计费的按钮中不得以其他字眼代替“购买”诱导用户进行消费。
3、用户使用计费项目以后,须下发扣费成功通知短信。提醒信息中包括“应用名称、购买服务名称、客服电话、扣费金额”等资费明示信息。该信息由运营商向用户下发。
(四)计费能力使用监管规范
1、提供计费能力的运营商实体除按照规范提供计费能力外,应对使用本单位提供的计费能力应用是否符合规范进行监管。
2、对于监管中发现违规相关规定的应
客户服务规范用,应停止提供相应计费能力,并在必要时追加处理。
客户服务规范
1、用户消费记录保留:
用户使用信息服务业务的收费清单及申请订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时所产生的订制关系,行为日志,运营商将妥善保存,直至用户取消该项业务后,再至少保存六个月。
2、用户查询详单功能:
运营商提供客服电话、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收费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查询其付费金额及具体订购内容。同时,在每月账单上向用户明确告知上月已使用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费用总额。
5月6日:AppStore将开短代计费的消息传出
消息称,中国移动将与苹果在支付方面进行合作,未来AppStore将在信用卡支付的基础之上添加“短代支付”(短信代收费)。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在AppStore付费下载时有望使用手机资费进行付款。
而大家关心的分成比例为,中国移动拿15%,苹果拿85%,开发者部分则由苹果根据不同等级产品来定。(具体的要等实施后才知晓)
4月初:中移动游戏业务回迁咪咕游戏时间
今年内,完成中国移动全网游戏业务统一回迁至咪咕游戏的工作,具体时间节奏如下:
1)从2015年4月1日开始,其他单位停止新增游戏业务和新增游戏CP接入,不再接受新游戏业务申请。
2)从2015年7月1日开始,其他单位停止存量游戏更新服务,不再为存量游戏业务提供计费点变更及打包服务,不再接受个人开发者游戏业务接入申请。
3)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其他单位停止全量游戏业务计费。
此前中国移动内部游戏业务接入和运营存在多种并存方式,除咪咕游戏之外,包括中国移动MM、梦网、地方省级公司此前也在开展相关接入、计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