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5.08.21)首先我们要知道,起源于一个国家的东西这个国家却玩不好的有很多,比如乒乓球起源于英国,足球还起源于中国呢。另外三国游戏做不好,并不代表国人对三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比不上日本。诚然日本是个很善于学习的国家,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他们贯彻的很彻底,这点从二战后日本从美国的经济科技救济中迅速崛起中可以看出来。但日本人肯定也做不到像我们这样张口就说出一段三国故事,很多家庭里还供奉着关羽像。那么中国的三国游戏做的不如日本,又是因为什么呢? 下面以《三国志》系列为例。
一、《三国志》系列发展时间长
《三国志》第一代诞生于1985年,到2013年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累积,被誉为中国游戏文化里程碑的《仙剑奇侠传》最早一代也是在1995年,可以说国内基本没有那个游戏系列能有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与此同时,《三国志》对于题材的开发和挖掘是非常深度的,《三国演义》中一笔带过诸位女性武将如张星彩、吕绮玲等均被光荣所开发,架空补全了其背景故事,令人物更加丰满。游戏中一身银甲红缨枪的赵云,摇着羽扇蓄着长须的诸葛亮等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后人再想改就有很大的困难,比如《三国杀》中的武将形象就大量借鉴了《三国志》。
二、中国SLG游戏的缺失
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所以我在这里浅谈两句。《三国志》系列毫无疑问是策略游戏,但中国的策略游戏一向不甚优秀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由与荣耀》称得上国产即时战略游戏的巅峰,《傲世三国》也第一次真正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但如果放到整个游戏产业里去看,横着比,角色扮演游戏从单机时代火爆到网游时代;竖着比,有同等水准的产品一只手来数都足足够用了。真是一个难堪的境地。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富于谋略著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疑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奇珍异宝。中国诞生了拥有顶级策略玩法的围棋象棋,但是,我们在策略游戏制作领域却捉襟见肘。
中国游戏产业从崛起至今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土豪暴发户味道,“快”是一以贯之的风格。SLG的核心就是玩法,一个好的核心可能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举个例子,COC火起来的时候你潜心研究誓要振兴中国策略游戏,几年后的现在你成功了,但是现在的媒体投资人大佬们满口谈的都是H5和移动电竞了。
为了缩减这个几年的时差又能使游戏不那么难看,于是开始将精力放在细枝末节的地方,比如3D引擎啊,粒子效果啊,史诗背景啊这些流于表象的方面,对于真正的底层玩法却没有耐心去从细节上去一点一点精心打磨。箭塔的射程为什么是3而不是4,一级工坊的产量为什么是50而不是55,这些小问题才是SLG的核心所在。
三、盗版横行的尴尬境地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三国志》系列如此的长寿。说白了就是因为能赚钱。三国志系列,信长之野望系列,大航海时代,太阁立志传,苍狼与白鹿等等作品,都是策略游戏中的上乘之作。大概在2006年之后,光荣放弃了其它策略游戏的开发,全部把精力放在了三国志系列和信长系列上。因为三国志系列和信长系列在亚洲地区有更多的玩家和受众。
日本的游戏几乎已经流水线产业化了,但国内的盗版基本灭掉了国产单机游戏,网游页游和手游这些赚快钱的项目没耐心也没必要再去深究历史和打磨产品,都抱着赚一笔就跑的心态去做,怎能做出好的游戏。你寒窗苦劳数年做出了一款精品游戏,一个星期后就被人扒皮,人家还披着大IP的外衣顶着XX授权正版三国的名号,反观你的《XX三国》倒像是个盗版的,你亏得血本无归人家赚的盆满钵满。
结语:
今天聊的这个命题很大,所以只以最具代表性的《三国志》这类策略游戏为例。我也曾经就三国游戏这个问题问过朋友,他一句“不是中国做三国游戏比不过日本,而是中国做游戏比不上日本”将我噎了回去。但是我打心底还是对国产三国游戏抱有希望的,你不能否认还有《三国群英传》这样的精品存在(尽管它也是来自对岸)。以前是条件没跟上,现在国内游戏产业发展的这么好,技术资金都跟上了,国人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凭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一款优秀的三国策略游戏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