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5.08.26)挂钥匙的孩子
52年前的今天,1963年8月24日,《潜龙谍影》之父,日本游戏导演小岛秀夫在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出生。
小岛秀夫近照,他的保养和他的《潜龙谍影》传奇一样谜团重重
如果一个词形容这位著名制作人的童年,可能是“孤独”。
3岁时,他举家迁往关西兵库县的神户市郊。小岛秀夫的双亲在外工作,他的哥哥又放学比他晚。因此,童年的小岛秀夫成了一个“挂钥匙的孩子”,即日文中的“键子”,英文中的“latchkey kid”,指那些回家时家中无人,把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的孩子。
这对小岛秀夫来说很艰难。回到家,他只能面对寂静而空旷的房间,独自度过一段时间。“我恨这样。”小岛秀夫回忆道。
因为不能陪伴小岛,小岛的双亲“强迫”他看电视。他看什么都很入迷,无论是科普、娱乐,甚至于烹饪节目。但这无补于他的孤独。直到今天,小岛秀夫依然时不时地回忆起童年的疏离感。成年后,当他回到家时,如果家里已经有人,他会近乎本能地感觉奇怪。每次他出差,进旅馆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以驱散从童年便开始追随他的巨大孤独。
童年小岛秀夫,我看你挺开心
另一个小岛秀夫童年的关键词,则是“死亡”。
当被媒体问及童年的什么记忆对他创作产生了影响的时候,小岛秀夫认为是对“死亡”的回忆。他曾经在一条河里险些淹死,曾经被一只野狗攻击过,曾经在跑过铁轨时差点被经过的火车带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数次遭遇生命危险。”如同黑泽明永远忘不掉被电车碾成两半的那条狗,小岛秀夫也永远忘不了这些和死亡紧密相关的经历。
在沉默寡言和充满恐惧的童年里,一个艺术家即将成长起来。
创作的开端
小岛秀夫的童年理想几经变化。一开始,他想当宇航员(恩,哪个孩子不想呢)。稍微大一些,他迷上了侦科幻和惊悚小说,这时他更想当一个侦探(是啊,哪个孩子不想呢)。但无论何时,他都渴望创作。
直到高中,他都想成为一个作家。少年小岛秀夫就非常能写,他当时投稿的杂志需要100页左右的故事,但他永远收不住笔,基本都写到了400页,因此他的小说从未被杂志采用——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他的兴趣又转向电影,借了朋友的8mm摄影机拍一些短片。然而在家庭的压力下,他还是选择了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这让我更加绝望。”小岛秀夫回忆。
大学时代的小岛秀夫
但毕业后的他并没有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加入了KONAMI担任游戏策划工作。在电子游戏中,他看到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和叙事梦的另一种可能。
它的名字叫“金属齿轮”
在参与开发了《梦大陆 ADV》和《LOST WORLD》两部作品之后,小岛秀夫从他挚爱的一部电影《胜利大逃亡》中汲取灵感,结合自己童年捉迷藏的经历,创造了他的标志性杰作:《燃烧战车(Metal Gear)》。
MSX2游戏《燃烧战车》,《潜龙谍影》系列的开端
小岛秀夫本想做一个囚犯越狱的游戏,如果不慎被抓住,则会被关入新的牢房,重新开展越狱;后来,又想做一个千军万马的军事射击游戏。但这两个方案显然都无法在小岛当时针对的主机——廉价家用电脑MSX上实现。而最终,他选择了开发一套潜入游戏,一反主流游戏作品的杀戮题材,让玩家偷偷放倒敌人。这样的设计既充满新奇的创意,又适应了硬件条件。《燃烧战车》在MSX2上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列入当年MSX2平台游戏的销量三甲——尽管MSX本身算不上一个多么成功的平台。这让年轻的游戏策划小岛秀夫受到了同仁的一致认可,并从此开启了一个现实时间跨越28年,故事时间跨越百年的庞大游戏系列——《潜龙谍影》系列。而系列的两位最重要人物——索立德·斯内克(Solid Snake)和大首领(Big Boss)也分别作为主角和大反派初次登场——哦,还有系列的隐之主角,两足核搭载战车”金属齿轮”(Metal Gear)(《The Art of Metal Gear Solid Ver1.5新川洋司画集改订版》的封面就是一组金属齿轮,相信其原本有“金属齿轮”之意,因此在初代我们先使用这一译名,后称“合金装备”)。
《燃烧战车》1代截图
KONAMI对这颗潜力摇钱树进行了竭泽而渔的商业挖掘,在严苛的时间限制下让美国子会社推出了阉割严重的FC版《燃烧战车》,又让该社推出了乏善可陈的动作射击续集《斯内克的复仇》——当然,两部作品都没有小岛参与。小岛本人对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拙劣续作深感不平,亲自披挂上阵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续作《燃烧战车2 索立德·斯内克(Metal Gear 2 Solid Snake)》。这部作品请允许我失态地表示:实在是太赞了!《燃烧战车2》几乎建立了《潜龙谍影》系列的大多数基础,它有了雷达小地图,敌兵不再像前作一样只能看直线,而是有了45度的扇形视线,玩家可以躲藏在桌下、床下、车底,可以敲墙吸引敌兵的注意。大量《潜龙谍影》系列的经典桥段已经在《燃烧战车2》中出现,比如大战直升机、改造忍者、匿名通信等,剧情的主题渐趋深刻丰富,小岛式也幽默感首次上线。某种意义上,后来PS平台的《潜龙谍影(Metal Gear Solid)》就是一部3D化和电影化的《燃烧战车2》。但随着MSX平台的没落,这部神作也只能流于失落的命运。
《燃烧战车2:索立德·斯内克》
游戏即电影
《潜龙谍影》封面,背景图是新川洋司风格独特的原画
1997年的E3大展,观众们惊呼“互动式电影”的世代即将到来。让他们作如此想的作品,是《燃烧战车》的续作:在PlayStation平台登场的《潜龙谍影(Metal Gear Solid)》。
《潜龙谍影》和其他大量使用精美CG的PS游戏不同,它大胆地采用了即时演算的过场。尽管限于多边形数量,那时的3D人物还是马赛克脸和方块手,但精细得当的运镜剪辑,以及和游戏过程风格的高度统一,使得这部作品成为首批融入电影手法的成功电子游戏之一。更别提此时的小岛已经得到了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伙伴和助力之一——新川洋司,他设计的“霸王”机体(Meta Gear Rex)也成为了一代经典机设。
《潜龙谍影》中的“霸王”
在《潜龙谍影4》中,利用PS3的先进图形性能重新出现的霸王
《潜龙谍影》的全球销量超过700万套,几乎是KONAMI进入游戏产业后的最大商业成功。小岛秀夫也因此被提拔为KCEJ(Konami Computer Entertainment Japan)的副社长。
成功与危机
《潜龙谍影2:实体》
《潜龙谍影2》出色的风雨效果和精细的人物建模在E3震撼全球
2000年,小岛秀夫再次震撼了E3。9分钟的《潜龙谍影2》预告片让观众如痴如醉,PS2游戏《潜龙谍影2》也因此被评为2000年E3最佳游戏。顽皮狗联合创始人的贾森·鲁宾就是一位被震撼的观众:“小岛先生已经掌握了在无缝的游戏/电影体验中混合叙事和游戏性的技巧,这种方式不断激发着我们的灵感”小岛秀夫非常激动,他在飞机上不断告诉自己,必须保持谦虚,他不是一个明星。《潜龙谍影2》发售后大受好评,在《Game Informer》2009年选出的史上最佳200款游戏中排名50,全球销量超过700万套。这款游戏的剧情极为复杂,体现了小岛秀夫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已基本形成的超强写作力,剧本厚达800页,承载着信息控制、弥因、人工智能等主题,被一些人称为“第一款后现代视频游戏”。
在辉煌的成功之后,《潜龙谍影2》的面市其实遇到过数次危机。小岛秀夫曾称,那段时光几乎是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潜龙谍影2》的开发难度大大超过所有人预料,开发团队临时从30人扩充到70人,尽管如此,团队依然需要一周7天持续加班,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休息?凌晨1点,大家一起到附近的拉面馆吃碗面就好。
在高强度的加班下,游戏终于能赶上交付日——2001年9月14日,就要递交最终版本的第一个测试版,几乎相当于最终版。然而,交付日的三天前,2001年9月11日——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整个团队都是当头一棒。在原游戏中,巨大的Arsenal一路撞毁自由女神像和大量其他建筑物,这和911的景象简直如出一辙。小岛秀夫看到第二架飞机撞上大楼时,他的内心真的是崩溃的。
在原设计中,有Arsenal Gear沿路一路撞毁曼哈顿建筑物的镜头,在911后的高度政治敏感时期,这些内容都被删除
小岛秀夫一度想放弃《潜龙谍影2》的发售,并打算随之辞职。“我认为不应该出《潜龙谍影2》,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玩意儿,虽然股票在2、3年内有些吃紧,但只要过了这一劫还能做更好的游戏。”这就是小岛秀夫对当时制作人员的表态。
当然,无论从商业角度考量,还是考虑制作人员已经付出的心血,推出游戏都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于是,9月11日和9月14日之间的48个小时,变成了一场疯狂的死亡赛跑,制作组加班加点对游戏进行最后的改动。最终,游戏中所有的敏感场景都被删除,《潜龙谍影2》也得以正常在美国销售。
PS2的第二击
《潜龙谍影3:生存》,《潜龙谍影3:食蛇者》的完全版
小岛秀夫在PS上制作了《潜龙谍影》,在PS2上制作了《潜龙谍影2》,他原计划按照这种节奏在PS3上制作《潜龙谍影3》。但等待PS3的过程过于漫长,小岛秀夫最终决定,还是再给PS2来一发吧。
由于《潜龙谍影3》是同一个机种的第二作,因此尽管视觉相当优秀,但画面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轰动。但对《潜龙谍影》系列来说,《潜龙谍影3》依然是一次巨大改变——这也符合小岛秀夫制作续作的一贯风格。在经历了《潜龙谍影》和《潜龙谍影2》两部场景主要设置在室内的作品之后,《潜龙谍影3》大胆地将场景移至室外——丛林之中。小岛秀夫曾坦承,在PS2上制作丛林场景,难度是非常大的。丛林里不像室内有大量平面,玩家需要穿越草丛、树桩、泥土等场景,其结果是之前使用的碰撞引擎已经无法胜任,制作组只好在同一个平台上又白手起家重新开发了一套碰撞引擎。
《潜龙谍影3》中几乎每根草都可以独立运动
《潜龙谍影3》最终以出色的剧本和极高的游戏完成度赢得了玩家的好评,保持了《潜龙谍影》系列的高分传统。值得一提的是,《潜龙谍影3:食蛇者》本是个固定视角的游戏,但小岛秀夫察觉到3D镜头的大势所趋,在其完全版《潜龙谍影3:生存》中把本作变成了可以自由旋转镜头的3D镜头设计。
“大”结局
《潜龙谍影4:爱国者之枪》
小岛秀夫本计划用《潜龙谍影3》结束这个系列,但粉丝们似乎并不答应。他在《潜龙谍影2》中挖下了众多剧情大坑——粉丝们急切地看到这些坑被填上。
PS3游戏《潜龙谍影4》便是这样一部试图收束系列枝蔓的大制作。它当然不是最后一部《潜龙谍影》,但在故事上,它带有浓浓的结局气息,同时,它的游戏规模在当时也让人们感到震惊。
小岛秀夫一度宣称将把《潜龙谍影4》的导演之位让与别人。在一次典型的小岛式玩笑中,科乐美宣布《潜龙谍影4》的导演将是Alan Smithee。Alan Smithee是一个电影梗,美国导演工会基本不允许其导演成员使用笔名(代名),唯一允许的笔名就是Alan Smithee——当导演希望和一个项目脱离关系时,就会用Alan Smithee作为笔名,这一用法一直到2000年才被废弃。这可能体现了小岛秀夫走出《潜龙谍影》,创作其他新东西的强烈渴望,也体现了他对电影多年来的爱,毕竟,“我身体的70%是电影”。
后来,科乐美又宣布《潜龙谍影4》的导演是村田周阳——《潜龙谍影》系列的一位联合编剧。粉丝对这一决定的负面反应是极其巨大的,有些人甚至给小岛秀夫寄去了死亡威胁。最终,小岛秀夫又重回《潜龙谍影4》的导演岗位,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这位导演的一种宿命吧。当然,这也反映了《潜龙谍影》系列的特殊之处——它始终是小岛秀夫的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表达,和小岛秀夫这个人是密不可分的。
村田周阳
最终,使用“无处可藏”作为理念的《潜龙谍影4》成功收束了《潜龙谍影》系列的剧情,它压倒性的容量也成为一时的话题——最初,《潜龙谍影4》在玩家进行每一章之前都要安装一次,后来通过补丁才能进行一次性的安装。
著名的《潜龙谍影4》抽烟安装画面
斯内克的掌上行动
《潜龙谍影:和平行者》
PS2晚期,索尼的掌上游戏平台PSP平台发售。小岛秀夫对这一平台非常上心,甚至亲自为它倾尽全力执导了一款游戏——《潜龙谍影:和平行者》。
在《和平行者》之前,《潜龙谍影》有过另一个PSP作品:《潜龙谍影:掌上行动》。小岛秀夫把这款作品的开发交给了年轻的后辈——他自己则正忙于《潜龙谍影4》。原本小岛秀夫也希望把《和平行者》交给小岛组的成员开发,但他后来又认为系列故事有点过于让人迷惑,因此决定自己加入,去把故事说地更加清楚明白。因为小岛秀夫想把故事设定在南美,表达关于核武器和冷战的主题,但是他担心年轻人对这些主题比较疑惑,所以最后:“我来干吧”。
《和平行者》原本被命名为《潜龙谍影5》,这也是小岛秀夫试图表明自己绝不因为掌上平台而偷工减料的一种信息,然而最后还是更换了标题。这款游戏迎合了当时PSP流行的共斗热潮,可以联机共斗,甚至还和《怪物猎人》合作,加入了轰龙等怪物,所以我们能在游戏中看到4个斯内克对战大型怪物的神奇景象。但除了这些奇趣的商业噱头之外,《和平行者》依然是一款剧情沉重的小岛式游戏,日版游戏还和谐了部分场景。“人们可以忍受幻想游戏,但不能忍受表达真正的战争和暴力的游戏。”小岛秀夫的评论不无痛惜,“这样的话,看起来你永远不可能通过游戏去表达某种特定主题。”
裸身斯内克大战雄火龙
小岛秀夫扩展游戏表达题材的野心从他的创作生涯开端便存在了。在《和平行者》的一点遗憾之后,他显然要通过《潜龙谍影:原爆点》和《潜龙谍影:幻痛》进一步扩展游戏题材的边界——包括一些超越一般游戏容忍度的暴力场面和禁忌话题。另一款承载他这个心愿的游戏,是《P.T.》。
寂静岭的夭折
《P.T.》:一条游戏史上的经典回廊
在《潜龙谍影4》之后,小岛秀夫为了重新把日本游戏的技术带向世界前端,下大力气开发了FOX引擎。《潜龙谍影5:原爆点》让玩家小窥了这一引擎的威力,然而,FOX的真实度真正震惊世界,是在2014年8月14日,新《寂静岭》的可玩预告片《P.T.》放出之时。
《P.T.》是小岛秀夫和著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合作的产物。小岛秀夫不想让世人这么快发现《P.T.》其实是一个《寂静岭》的预告,因此把谜题设置的非常晦涩——他的目标是,游戏放出一周之后,突然有玩家发现:我靠原来这就是《寂静岭》啊!然而尽管谜题确实非常晦涩,甚至需要带上麦克风说话,但还是有玩家还是在第一天就通关了游戏——但正确可重复的通关方法确实在一周左右才逐渐判明。
左起:小岛秀夫、《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战争机器》之父Cliff B
《P.T.》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吓人的游戏,甚至可能没有“之一”。FOX引擎把房间的边边角角各种细节表现得极为真实,小岛秀夫希望创造一种“真实的、深思熟虑的、渗透性的恐惧”。2014年9月,索尼宣布《P.T.》的下载量超过100万套。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款极富潜力的恐怖游戏新作就这样夭折了。吉尔莫·德尔·托罗曾表示还在和小岛秀夫策划其他项目,俄而又说再也不会参与游戏制作。但无论如何,《P.T.》给全球玩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引来了无数的模仿者和致敬者,小岛秀夫还曾在推特上转发他们的工作,相信对于基因、模因等概念有执念的小岛,对于自己的意志被如此传承,也是感到满意的吧。
结语
小岛秀夫的名作除了《潜龙谍影》之外,还有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进行的GBA游戏《我们的太阳》、提倡“未确认浮游快感”的无重力机器人动作游戏《终极地带》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述,但这些游戏无一不渗透着明显的小岛风格:永远与众不同,永远无法预测。
《终极地带2》被很多人认为是PS2上最优秀的动作游戏之一,包括小编在内
《潜龙谍影5:幻痛》,应该真的是最后一款《潜龙谍影》作品了,小岛秀夫在和这个系列同光荣共梦想28年之后,也许最终也要离开。
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呢?答案是,没人会知道。因为他是小岛秀夫。
监督君,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