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5.09.28)9月17日,阿森特”Create Change” 概念设计论坛在杭州召开,继2014年9月,2015年4月邀请了多位好莱坞著名概念设计师之后,本次论坛同样也邀请了多位海外与国内设计领域的大师到场。而在论坛的公开分享日,Nathan Fowkes分享了《光线与色彩的设计》的演讲。
个人资料
Nathan Fowkes 是经验丰富的娱乐设计产业的艺术家。曾经在11个动画电影上受到好评,包括:The Prince of Egypt(埃及王子), Spirit(小马精灵), Shrek Universe(史耐克世界)的一些项目, How toTrain Your Dragon(驯龙高手) ,Puss in Boots(穿靴子的猫), Rio2(里约大冒险2)
Nathan Fowkes还是著名的剧场色彩,灯光颜色的教师。他曾在华特迪斯尼,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等地任教。
Nathan Fowkes为游戏设计工作室咨询,以提高他们的剧场展示。他曾与众多的客户合作,包括暴雪娱乐、Infinity Ward、 迪斯尼互动、 Riot Games,King, Ubisoft and Rovio.公司。他的作品可以在nathanfowkes.com上查阅。
演讲部分内容整理
(注:目前阿森特”Create Change” 概念设计论坛还是收费形式,本文整理的是公开日分享的内容。)
在这些项目上一般要花5-7年的时间,我们会花1.5亿美元来做这个项目,如果我们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没有成功,没有让观众非常喜欢我们创造的产品,能够换起他们情感上的反应的话,那么这些所有的投资都意味着零,那么我们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都失败了。
视觉设计的目的是打动观众 一眼能记住、能明白
所以我想为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幕后的工作,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是如何来做视觉设计来确保能够使我们的产品打动观众。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功夫熊猫》的人物设计,大家可能对此都非常熟悉,这不是我的作品,这个作品很棒,我其实不是设计人物角色的,我是设计场景的,那么我从中学到了非常宝贵的课程。
《驯龙高手》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因为我在那个项目上工作过,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以这部片子为例子吧,在这部片子上,假设你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功夫熊猫》,这是你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我认为你看到这个片子的话,你会觉得有一种活力。
这就是主角,我们立刻就能够明白,然后再看一眼,我们立刻知道这就是坏蛋。其实只要几秒钟的时间我们就能够了解,我们看到这些人物,我们明白这些人不是坏蛋,我们也不需要思考,我们就是知道他们可能是那些非常无辜的村民,比如说有的是妻子的角色,有的是这个村子里面年长的人。我们再看一下这些角色,那么这些人我们立刻可能知道这些角色可能就是功夫高手。即便我们没有听说过《功夫熊猫》我们可能就会说这部片子里面这个主人公是一个比较诙谐的角色,它拯救了这些无辜的村民,使他们没有受到这些坏人的侵扰。
(引用自电影《功夫熊猫》,演讲分享案例使用)
那么只有这一幅图片,它没有言语,也没有动作,我们就能够明白所有的一切,就在几秒钟就明白了。所以现在有三件事情我想要说的就是我们明白主角是什么样的,而且当中的人物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也能够明白,这个故事的情节,只能够在几秒钟就可以理解,我想说朋友们,这才是好的设计。
设计要的是特别、个性 色彩与线条是关键
我是在忙这样的项目,主要是与光线还有颜色来打交到来设计场景,设计这种氛围。那是《驯龙高手》的这样一幅场景,可以看一下我作品大致的这种感觉。
那么回过头我们再讲一下角色设计,那么当这些角色在被设计的时候,我是在忙《驯龙高手》的设计,我在设计石头,我不是设计角色的,所以如果我在设计石头的时候,我必须要让这些石头非常特别,我要让观众能够关注我所设计的石头。那么我从角色设计者那里学到的是什么呢?我必须要确保我设计的这些石头它也有个性,希望他们就像龙一样,或者说就像剧中的主角一样。如果我设计树的话,树只不过是树,但是如果我给树赋予性格,那么突然之间树就可以与观众来沟通。这些场景也能够和观众进行沟通,比方说在《驯龙高手》,你看呢,在这里面大家看到这个山洞就可以感觉到是龙的爪子、龙的牙齿,这种周边的环境也就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个角色它应该是有什么样的特点。
那么一个最佳简单,但是又最佳有力量的这种设计原则就是这些线条,因为我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读方式,比方说如果是平躺的我们以为它是在休息,如果是垂直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好像是稳定的,是长期存在的。
如果是一个呈对角线的,斜着的,感觉就是它们是在运动。像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一些元素。
那这是我的朋友Polsen画的一幅图,他就是想有一个非常安静的水下世界,所以他就用了水平的线条,这样的话就给人一种宁静的美丽的感觉。
(引用自电影《功夫熊猫》,演讲分享案例使用)
那再说这种设计当中的竖线条在《功夫熊猫》当中,特别是在玉佛殿,你看上面这些龙柱它都是垂直结构的,我们就感觉它是历经年代永久存在的。
那再说到这种对角线斜着的线呢,通常我们会觉得这是在运动当中的线条,而且这样子会给人感觉出来是有活力的,比如说在看到这张图,每一次只要是用这种线条,你就知道是有活力,是一个有运动的。而且其实我建议大家多用颜色,因为颜色有很好的传达效益,比方说它能够表达人类的感情。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方说红色就可以给人感觉是愤怒的,有威胁性的,如果说是故事需要的话,最好就用这种红色的背景表达这种威胁。
那比方说蓝色,这是一种安静的,然后还有一点魔幻色彩的感觉。
(引用自电影《功夫熊猫》,演讲分享案例使用)
那么再说呢,如果一点颜色都没有的话,把什么颜色都抹掉的话,可能就会觉得是一种情绪,我在这里面带来的每一个元素。如果说是作者在看这个的时候,观众在看的时候没有说感觉,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我们每一帧当中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它的主角,那么在这部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鱼还是这个灌木丛呢?哪个更重要呢?
设计需要思考如何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一帧当中,这是第一次合作的,我就觉得这很不好,因为他强用了这个创意,还有我们就回到了设计部门让他调整这个光照,你看到没有,这两者之间的这个对比,修改前和修改后效果是非常非常不一样。而且你看本来在这个树中间的这个主角应该是完全突出的。
但是你现在看到的,就是观众一下就能注意到重点是什么,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它是否就反应出了功夫熊猫神奇武侠它的这个效果呢?还是加上这个红色的背景效果更加突出呢?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
(引用自电影《功夫熊猫》,演讲分享案例使用)
再给大家看最最突出的一张,我希望所有人都跟我一样,比方说我说我们要设计30分钟的《功夫熊猫》的片段,大家都来献计献策,我们是希望设计功夫大师的训练室,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就看了这个故事的情节,研究它的历史,后来我们就想,我需要一个怎样最好的场景呢?
我们就把我们的设计给了这个导演,然后导演看了之后,他就说我挺喜欢的,做的不错,但是我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呀,感觉不够吓人,我觉得你应该让它更吓人才对,我们是什么感觉呢?你又不是搞虐待,整个就是在这边来训练的,你真的是需要那么吓人吗?可是后来导演的观点是正确的,问题不在他,问题是在我们,因为我们在呈现的过程当中,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想那个效果。但是后来我们就在想了,我们知道自己的专长,我们有自己的解读,我们不打算采纳导演的这个建议,但是呢,我们也确实会要再加点东西,加了之后效果确实是不一样了。
(引用自电影《功夫熊猫》,演讲分享案例使用)
看到了吗?那导演他总会说“good,做得好”。
用户不懂艺术 设计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给用户一种比较现实性的体验,比较真实的体验,所以我就说希望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且我们的这个角色设计,这个工具,各个环境都是完全的符合这个原始的愿景和他原始的目的是相吻合的。
在电影制作的时候,有一个人是设计师真的特别特别讨厌的,就是创意制片。这里创意制片他是干什么的呢?他会来指导这支创作团队,他自己不是艺术家,但是他又是来代表这个观众的,因为观众大部分都不是艺术家,他们没有上过艺术院校,他们也没有研究哪个艺术家的作品,不像我们有过这样的艺术的著作。即便说我们有时候不愿意承认,但是艺术有的时候可能确实会有点不接地气,这是不想要的,我不想承认,但是我确实看到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所以我们有一个创意制片,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要作为观众来感受。从观众的视角来看说这个和我的感觉是否一样,这个是不是吻合我们的目标。有的时候他们的话真的把我给气死。有时候也没办法,所以我们看到这种负面的反馈之后我们就得想现在问题出在哪儿了?像这样的评价呢,对于我们来说特别的有价值,因为虽然说我们是作为艺术家希望能够给彼此留下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自己很有才华,但是我们其实要抵制这种趋势,因为我们不是来现实我们自己多么的精湛,我们自己的技术多么的高超,而是要给观众一个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必须在艺术部门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发挥观众的作用。
那么第二个评价标准,其实我们就知道在现在的世界当中,艺术总监他看看我们的这个作品,然后就来决定说我们的这个设计是不是特别的合适,最后首先开始就会问这个故事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要点是什么?有一点是经常出问题的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对比率放的地方不对,但是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然后观众是觉得我们这个场景要突出的是这一点,事实是我们把重点就给放错了,但是因为我们有时候是身在其中不知问题吧,就是有点像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但有的时候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是能够看出这种区别的,那么他们给我们这个评价之后,就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
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由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授权,于2014年9月26至28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了首届 “Create Change 设计论坛”。Create Change 设计论坛”与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Create Change” 设计论坛邀请来自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士参与,包括设计师、电影人、商业领袖等。论坛所涉及的知识和实践将增强参加者在专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Art Center校友将与成长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分享他们的创新实践与商业见解。
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坐落于美国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市,是世界顶尖的设计高校之一。学院成立于1930年,学院的工业设计与汽车设计专业均在全美排名第一。
Art Center毕业生遍布全球,均为其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过去数十年中为几代人引入了创新实践的方法。
著名电影《变形金刚》的导演 Michael Bay, 《超人:钢铁之躯》的导演 Zack Snyder,《银翼杀手》概念设计师Syd Mead是影视业著名的校友。在汽车行业,Art Center著名的校友有 Chris Bangle (BMW),Ken Okuyama (Porsche), and Franz von Holzhausen(Tesla),另外,Art Center 毕业生 Yves Behar (Fuseproject), Laura Dye (Nike) and 刘德 (MiPhone)也在产品设计与品牌设计上有卓越的成绩。
Art Center拥有与企业界紧密合作的悠久历史, 90年代初,Art Center为三星公司建立创新文化。直到今天,Art Center依然被赞为三星改变了商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