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6.4.29)纵观App Store畅销榜TOP10的手游,有超过半数的产品均是端游IP改编而成的,而近期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在年度发布会上也纷纷表示会推出更多的端游IP改编的手游。具体到改编,有些厂商选择的是“完美继承”,有些则更倾向于“勇于创新”。面对端游IP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不禁让人反思,这些经典的端游产品,特别是MMO类游戏,在改编手游时应该运用哪种模式?它们之间的优劣如何?
一、端游大厂是怎么处理他们手上的端游IP的?
IP的利好无须赘述,而各类型IP中又以端游IP最冒尖,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从2015年开始,端游IP改编成手游的浪潮就从未停止过,在今天谈论端游IP改编手游应该“继承”还是“微创新”的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国内这些曾经的端游大厂是怎么处理他们手上的端游IP的。
1.高度还原派:给玩家原汁原味的体验
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在端游中的玩家,对某一款端游无疑怀抱着一定的情怀。而这批玩家在成长起来之后,没有继续沉浸在端游中,或许并不是因为不怀旧,而是无法像当初一样稳坐在电脑前。这时候,经典端游改编的手游给了他们一个怀旧的平台。
以《问道》为例,其手游制作人表示,在经过调查和内部讨论之后,最终决定采用原班人马,对“问道”端游IP进行高度还原,做一个道友们熟悉的经典版。因此《问道》端游原有的道行系统、战斗系统和社交等各方面都完美再现在移动游戏中。可以说,《问道》手游是一款高度还原、保持原汁原味的作品。
《问道》手游画面
2.微创新派:继承之外,更追求“微创新”
移动用户对手游的选择更趋向多元化、分散化以及个性化,仅仅依靠IP老用户显得有些单薄。加上程序化的移植在手机上的表现局限,炙手可热的PC玩法,没准到了手机上就会轰然坍塌。
举个例子,《大话西游》手游在玩法上延续了端游的经典玩法,但从画面、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微创新。特别是画面,在手游上可谓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将以往的美术素材全部推翻重做,从端游古风写实风格改成了轻Q版风格。笔者在询问了网易的研发人员后得知,《大话西游》手游在研发过程中,考虑到游戏包体受限,写实的风格无法做到PC端的精致效果,最终采用了3.5头身,轻Q版的风格。另外考虑到移动游戏玩家的需求,在移动端上,轻Q版的人物造型会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清新亮丽,让玩家感到放松。
《大话西游》手游画面
二、为什么完全还原的手游能拥有大批量的受众
1.原本的系统玩法和操控与移动端并没有太多“排斥”的地方
抛开产品品质不谈,单从改编上来分析的话,在端游改编手游的做法中,高度还原和移植是可行的,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特别是MMORPG类游戏,其“点击”玩法即使是移植到手游上也并不会给玩家带来太多不适应的地方,在端游上能实现的操作,手游上也吃得消。因此很多端游厂商在重视“情怀”的情况下,更愿意将端游完整复刻到手游上。
除此之外,选择将端游完美传承下来的游戏,其在手游研发阶段会有一定的基础和可参考的地方,依靠端游已被验证的架构进行改编,能确保手游不会出错,提高成功率。
2.顶级端游IP本身的用户群体足够多
端游IP改编成手游之后,大部分产品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端游“老玩家”的回笼或搬迁。在国内拥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体量的端游实则不多,这样的IP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量。在改编手游之后,也能拉拢一定的粉丝。
梦幻西游、大话西游、问道、传奇等顶级的IP在端游时代都风靡一时,以《问道》为例,其2006年上线仅2个月时间,最高同时在线就突破百万。也就是说,针对这种量级的端游IP,现阶段在改编手游时,完全传承并没有不妥的地方。但值得注意的是,完全还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收割”原本的粉丝,很难吸引新的用户。端游和手游过度的“捆绑”,新用户在不了解端游玩法、端游情怀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排斥”心理。
三、未来端游IP改编之道:进行微创新的手游,或许起点更高
从潜在用户上看,创新无疑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受众群体,不论是老用户还是新用户。而针对移动端属性及移动玩家特征所做出的改变和创新,在拥抱新玩家的同时,实际上是易于被老玩家所接受的。就像《大话西游》手游,在保持核心主干不变,传递“情怀”的同时,大改画风,也能让老玩家买单。虽然说创新是一个相对“冒险”的做法,但在现阶段,在大多数游戏IP端游与手游的差异化并不明显的大环境下,进行微创新或许能给对IP津津乐道的手游市场一个振奋人心的内容。
端游IP改编手游的初期,进行端游的完美移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玩家初次从移动端上接触到以往PC端上的游戏和玩法,用户接受度比较高,容易被打动。但现阶段如果再进行端游的改编,玩家需要的就不仅只是“复制”了,而是加入纯为移动端打造的专属玩法或创新玩法。
除此之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经典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中,主动求变或许是可行之道。因为往往敢于做创新的游戏,更有机会收获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