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6.6.14)6月13日,由IEEE主办的2016国际数字感知大会暨展览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是一场非常纯粹的VR大会,国内以及海外很多知名VR厂商均有参加。本次大会上,DreamVR(极睿软件) COO朱晨旭发表了演讲,他提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不要把自己定义为VR公司,现在很多VR公司都处于没事找事期,很多东西其实和VR根本扯不上关系,但是很多人却强行把它和VR结合在一起,而这种对于行业和用户都是没有意义的。
以下为VR陀螺整理。
行业现状:很多VR公司处于没事找事期
今天跟大家的分享的话题是目前行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状,虚拟现实“元年”已过去一半,这是至今为止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我觉得现在的VR公司很多都处于没事找事期。
当一个行业所有的公司,所有的企业和产品还没有找到用户,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再进一步客观的说比如利润,也没有出现实际的成果,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行业还不成熟,是非常非常的稚嫩的时期。所有的公司第一年如何确保不会被欺骗,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现在各种报告显示虚拟现实的未来是美好的,但会实际上谁都无法验证VR的未来一定是好的,商业模式也是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大家现在的共识更多的倾向于“反正要死一起死”。
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出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我把它总结为“强行VR”。我个人对VR的一种定义,它并不是一种产品,它也不是一个设备,它也不是一个转变的技术,它不是一个领域也不是一个行业,它不是一个交流方式,给交互方式找必要性,这样一种交互方式推销给大众,交互方式一个产品它本身依附于产品,而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所以简单来总结我们认为VR不是一个必要的东西。
不要把自己定义为VR公司
从交互来看,以前的PC使用图形化界面来交互,而VR是用直觉上交互。当PC设备变成解决学习的曲线的问题,我不需要太长时间去培训也可以使用这样一台设备,过程变得很简单,我不是在去记这个图形化界面,它本身其实需要产品来存在的,这个世界是没有界面行业这个东西的,而这样的领域不像现在我们VR的领域这样可怕。在座各位都是VR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有一个建议,不要把自己定义为VR公司。
VR公司等于什么呢?其实VR交互时的界面,解决自己的交互方式非常流畅,解决很多潜在向的工作,这一块工作,要么很强设备的公司,交互方式、很好的交互设备,按理说所有VR的共识他是有问题的。总结出来的逻辑就是,VR本来不是必要的,所以应该要杜绝“不必要的VR”,然而各式各样VR相关的合作在出现,涉及到的企业越来越多,曝光度越来越多。这样的合作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的合作伙伴本来对VR充满了信心,但是最后发现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对于这个行业和用户是没有意义的。
VR公司切勿自大,自己造概念无用
之前,我们的拍了一部VR纪录片,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所以拍摄得很乱,当时是在北京拍的,我们希望让用户用全景的方式体验一个场景,做了之后发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剧本要怎么写,要怎么向用户传达剧情。不过这个短片还是做出来了,配合传媒大学一块做的。之后在北京设了一个分会场,请了100位革命性粉丝,他们非常的High,甚至抱头痛哭。
这确实让VR变得有意义,但仅仅是VR影视这一个领域就需要一整个时代来做铺垫,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所有人而不应该只是VR从业者。
VR公司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往往很自大,但其实是个非常不好的想法,革命行业有自己的经验,也有这个领域的规则,你自己造一个概念有什么用呢。我们的VR电影尝试并没有成功,所以希望这样的事例可以给大家带来警醒。要知道VR电影应该怎么做,可能需要拍很多次才能得出结论,而不是我今天找一个很大的剧组就能解决的,试错是必须的,仅此而已,不要太过张狂。
给VR厂商的几个建议
我认为VR公司,首先需要提供功能的完整度。当用户拿到VR时什么样的心情,他拿到非常先进的设备,我们每天需要思考的是假设用户在拿到设备后会做什么,这些假设体现在功能的完整度上。举例来说,手机最初的功能跟BB机差不多,大家发现VR领域内交互的技术,但是事实上用户到底该怎么交互,我们认为评价一款VR产品主要是看功能的完整度;
第二就是进入时尽量别让用户懵逼,做产品的时候必须让功能一目了然;
第三就是不要让用户在体验后有想骂人的冲动,这个主要建立在VR的体验上,现在VR还谈不上运营,互联网运营方面还没有使用。
另外就是降低预期,这是特别希望大家注意的,一定让用户降低预期。比如用户花上千块买一台VR设备,它却只能玩一个礼拜,这个预期非常的可怕,这是对整个行业预期的误差。不要天天吹牛逼,就是为了降低客户的预期。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产品不要丑,虚拟现实作为科技前沿产品,我们可以容忍产品的千篇一律,但不能非常的丑,我们的审美也需要稍微前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