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一个玛丽苏圣母婊的任性闯祸牺牲所有人成全自己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产业新闻>返回
时间:2016-07-18 编辑: 来源:首席娱乐官

  大鱼经过前期各种口水骂战,喷子与粉丝的角逐终于如期上映。作为一个12年前就对大鱼海棠FLASH十分钟爱的观影者想说说从影片背后想到的文化问题。

  这部片子是少有的有非常浓重的文化烙印的国漫电影,也是一个全新类型的探索。它的画面,音乐,配音都毫无诟病之处,人设,世界观非常有想象力和东方魅力。但是这部片子的剧情非常的不讨巧,它的剧情和我们国人的喜好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为什么这部片子的剧情被解读为玛丽苏圣母婊的任性闯祸牺牲所有人成全自己的故事?

  首先,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对中国文化千百年不变得内核有一个表述,他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文化是身,心分离的(西方注重灵魂,灵魂代表着自我意识,所以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自我意识的管控,这也就是他们尊重个人选择的个人主义的原因了。)而中国文化注重养身,安身,从心出发的意义就是形成社群保护自己的“身”,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个体必须在一个大的社会群体里才能生存,并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义。(个体实力量太薄弱,必须依靠集群的力量安身立命)如果脱离人群你就没有意义,因为你的身份是由别人定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爱给人贴标签下定义了)。因为你必须依赖别人,你的心,身才会感到安全。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关系单位是两人关系,例如父母,兄弟,朋友,君臣,同侪。“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从字面解读就是二人的意思。由此族群内部人我距离太近,所以个体之间缺少明晰的界限。

1.png

  中国文化里的身心中的心,可以说是一种感情的作用,理智的活动也倾向于把感情当做分析对象。于是造成一种倾向,中国文化把知性与感情连成一气,认知价值(理智)降到其次。道德判断也包含在心里,判别是非好坏的标准是”良心“,也就是以很浓重的感情因素判断是非对错。智力,意志,判断力呈现感情化趋势。(此处观点来自于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许烺光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祖荫下》,还有一本《岳村政治》费孝通的《文化心理学要义》都有很多细致的论证,有兴趣可以去参阅。这几本都是社会学,政治学的经典)而感情化往往会起到误导判断的作用。所以以感情因素为主导去判断是非好坏带有很明显的主观色彩。理智真的是个好东西,可是想要理智的判断问题首先得学会控制情绪,不让思维失控。请栓牢心中的猛兽。

  回到这部电影中来,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寓言,并非简单的描写男女之爱。其中诸多神灵意向,与我们一贯认为的断情绝欲的神仙截然不同,于是很多人认为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日本神话架构相似。殊不知在儒释道大兴之前,中国的神话主流是巫文化,也就是现在还在楚地南地流传的文化特质。巫文化崇尚自然之力,最早的远古神其实也并没有后世的神仙那么高高在上,更接近人的设定。山海经作为许多人物的原型也充满了神秘的美。

1.png

  围楼象征了族群的物化状态,从中不乏秩序的维护者。而女主脚椿并非传统动画中真善美的化身,她代表的是人内心中最真实最本真的东西,不被秩序所束缚。而男主的大鱼形象更具有典型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人类的灵魂,男主死后灵魂是沉睡的。女主唤醒了它,使它壮大最终冲破束缚寻找归属。

  之前说到中国文化里身体和心是分离的,心是围绕身体服务的,心的目的是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形成的族群联系与大鱼所代表的有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完全对立的。人们一旦有自己的意识和信念就会脱离族群,所以它是不祥之物。而对于女主来说它保护大鱼送它回家一开始是因为内疚,为了报恩,她必须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

  这一点对于习惯了个人利益让步于群体利益的天朝来说是非常不“正确”的。在我们从小是非观念的教育熏陶下,不正确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我们感情上无法接受的。而湫的意向是对人们理想中的爱的完美表现,他也非常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他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牺牲奉献,他的形象非常讨喜,很符合中国文化的结构设计。

  这部电影其实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按照正常理性的情况下,任意一个亮点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宽容,给个尚可的分数。何况一个亮点颇多,甚至可以算是瑕不掩瑜的国漫,为什么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会出现如此浩大的声势??甚至很多评论里充满了戾气。我个人理解的是国人拥有非常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从小我们被教育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坏孩子是被所有人唾弃的,好孩子才会有糖吃。而这个好坏标准甚至已经被固化为听话,顺从,压缩自我意识为代价。如果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合理的渠道),压抑的自我意识都不敢随意表露。(大圣题材为什么引发广大共鸣??因为它也是反抗的英雄,且站在道德制高点,反抗的是权威,他是正义的化身。所以通过大圣表露自我意识是被道德所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键盘侠通常都会聚集在一起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原因了。

1.png

  而大鱼的主要价值观是顺势而为,遵从内心的选择,可能后果很残酷,去面对就好。这是带有鼓励自我意识的觉醒的,不需要道德的允许,面对真实的内心。这种价值观触发了很多人的内心严重不适应,就像片尾的椿和鲲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不适应。如果打破桎梏和内心的藩篱你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世界。

  作为个人我需要说一些自己的看法,这部片子里没有哪一个主角是不忠实于自己的选择,并最终为自己的行为去承担的。而成长的标志就是面对和承担。女主面对一个两难选择,这个选择也就是我开头说的导演给自己挖的坑,这种两难选择玩不好就容易千夫所指。女主最初选择报恩男主的时候就是违背族规的,和整个族群就是对立且矛盾不可调和的。最终这个冲突达到高潮,是为一个人牺牲所有人还是为所有人牺牲一个人。似乎都不太正确。我们倾向于选择牺牲弱小的那一方,因为规则本来就不应该被破坏对么??如果不是女主一意孤行大家也不会面对危机对么??而女主的选择是希望两全,这无疑也还是带有东方思维的局限。

  蝙蝠侠系列里曾经涉及过这种两难选择。小丑每杀一个人就逼问蝙蝠侠是牺牲一个人还是牺牲更多人。当时那部片子因为这个人性拷问而备受称道。蝙蝠侠说他不是上帝,无法决定牺牲谁不牺牲谁。而在大鱼里,女主一开始的动机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不太符合大众的“正确”,最后决定牺牲自己来成全自己的选择。很多人给女主贴标签,解读女主的动机,如果女主的动机太私人(爱情)就会显得不那么高尚,那么她的标签也不那么好看了。似乎她注定被千夫所指了。但我个人认为,为自己的内心做选择,并打算承担这个选择就是成长,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湫的成全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关于成长

  毫无疑问影片中最宏大的世界观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地方就是关于每个人都是来自海里的一条鱼的设定,这是不同于一贯的大陆文明的架构,而是另一种鲜少涉及的海洋文明的思考。影片里思考的其实最经典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

  西方有一种传统,当个体成年时他们需要经历一个灵魂的自我拷问,也就是上述的哲学三问,最终的目的就是激发你的自我意识,你需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追求的是什么,从而不再迷茫。所以古老的西方神话总是不乏有关于英雄的成年礼的题材,通常是与怪物搏斗或者出海经历艰险。现在西方还有这样的传统,所以很多老外都会热衷于环游世界,在路上经历不同的事情从而达到内心的明确自我。很多好莱坞的影片其实都表达了这个模式。

1.png

  我们中国式的成长是什么呢??前文曾说过,中国文化和西方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身,心分离。所以中国文化注重养身,从心出发的意义就是形成社群保护自己的“身”,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千百年来民间智慧无非浓缩两条,活下来,各人自扫门前雪(其实也是为了明哲保身)。所以中国父母只关心后代的身体,生命在中国文化的个体认知里也算非常宝贵的了。但是在个体年幼的时候还不受规则束缚的时候才有勇气争取与挑战权威与控制,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因为太年轻一无所有除了自己一无所有。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圆滑市侩一潭死水。大鱼里的灵婆也说过年纪大的人最是惜命,他们也不敢折腾。独自忍受孤独和一潭死水的生活。椿经过成人礼错手害死鲲之后一心一意要报恩,所以她还了半条命,另半条命是得知会给村子带来多少后果之后为了弥补自己的另一个错误而还命。

  所以个人觉得椿算是很完满的成全了自己。湫在最初刻画的是一个熊孩子,为了引起注意会做各种幼稚的事情,但是为了喜欢的人他开始学会隐忍,控制自己,学会承担,并且最终也用自己的命换椿的命,成全了自己的爱。正因为电影里刻画的主角设定是刚成年,可能还和原生家庭带着叛逆在里面。她的莽撞,不周全恰恰是那个年龄该有的。

  很多人执着于为什么知道会带来灾祸还要挑战天神,其实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勇气,片子里用天罚,村人与主角的羁绊来牵制勇气,维护权威,让万物臣服。在中国社会里等级十分森严,因为必须依靠群体和族群保障个体的生存发展。因此人我界限十分模糊,距离实在太近很可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伤害他人的利益。而上级为了顺理成章的得到利益会把自己打造成权威让下级臣服,自愿压缩自我意识,贡献自己的利益。所以越是成熟, 越是会惧怕 权威,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1.png

  我们喜欢孙悟空,不仅因为他挑战权威也因为他强大,他是胜利者。强者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处于例外,他们有能力随时可以挑战权威,而弱者这么做就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我们厌弃主角的考虑不周,自私,自不量力的时候我们在厌弃什么??我们厌弃的是不遵守规则,自我意识强烈(不遵守规则和自我意识强烈就有很大可能会伤害群体的利益,而我们自动代入的就是群体)弱小的,莽撞的,对现实深深无奈的投射。弱者挑战权威需要更多的勇气,有勇气才会去做,勇气才是最宝贵的。

  我并非有意为主角的行为合理化,找借口。我更关注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执着于对,错,道德,似乎不判断出它是对的,好的,道德高尚的我们就不敢代入,无法放任情感一样。谁会不犯错呢??只要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可以了。中国人实在太害怕犯错,我们对于错的永远是最严厉最冷酷的姿态。但是对,错就真的永远都是对的,错的么??我们现代社会的种种如果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文化背景,也许就不那么正确了。所以我们一直坚持的东西有哪些是有意义的呢??

  曾在一篇关于社会学的文章中看到一个描述,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人口跃迁,很多年轻人正在选择远离家庭独自出去打拼,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这在过去的观念里,父母在,不远游。甚至父母千方百计的让你回家,如果不顺从他们的心意就是不孝。而很多人过年不回家的理由也是害怕父母逼婚。在父母看来这就是自私,就是不成熟。但是个人认为这正好证明当前社会的新旧思潮的碰撞与冲突。

1.png

  关于生死

  生死问题可以说是东方文化里最神秘最讳莫如深的一个宏大主题。 片子里贯穿的最大的主线其实是生死的问题。”其他人“的世界是灵魂死后的归属,故事的开端起源于女主脚的成人礼就见识了死亡,她多次回想鲲的妹妹找她要哥哥,鲲的妹妹提醒她她是造成她们生离死别的凶手。她无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想要复活大鱼。爷爷,奶奶在死亡主题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爷爷第一次和椿讲到生死问题时说自己大限将至,他非常坦然的对椿说这是自然规律。奶奶死后变成凤凰,爷爷死后成为大树,其实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16岁的椿无法接受死亡和别离(很符合她的人物设定,刚成年的孩子,无知懵懂)

  湫中了蛇毒,爷爷救了湫,牺牲了自己。爷爷成为了树继续存在。这是女主脚第二次面对死亡,女主和大鱼的几次别离,女主又固执的寻找鲲也说明了她无法接受别离。女主不断的面对生离死别。最后大水倒灌村子被淹,她意识到村人也在同样面对生离死别,她同样也无法接受因为她造成了其他人的死亡。所以她用最后半条命用爷爷的残体催生了海棠树救了其他人。但是最后她在可以和大鱼一起去人间的时候没有选择去人间,而是送大鱼走。意味着她开始接受离别。湫早已得知大鱼走后就是椿的死期,所以他强行送走了椿,并在椿的面前牺牲了自己。灵婆复活了湫,让他当接班人。椿和鲲回到人间,画外音是“你相信奇迹么??大胆一点,不妨大胆一点”这个奇迹就是生命的奇迹,大鱼回家了。佛家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五阴盛,求不得。每一次的死亡,别离就是剧情推进的时候。但是好歹,这是一部动画。所以全片真正死的人可以说就只有爷爷,而爷爷的灵魂也会回到如升楼。死,也许这是另一种的生。

1.png

  在贴吧里看到一篇关于细节的推敲,个人认为很有意思:

  椿从始至终都是为了报恩,湫为了完成椿的心愿牺牲了,不过这两个孩纸都是被猫爷和鼠婆算计了,灵婆想要找接班人,鼠婆是为了逃离。下面详细说,因为是动画,所以阴暗面不能明显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家之言。

  灵婆无缘无故帮助椿,这里就是个疑问,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他为什么要帮助椿,就是为了后面的计划。

  2.灵婆给椿只是说了需要一半的灵魂,与会经历劫难,并没有告知会连累他人,鲲走后会死,对椿隐藏了重要的信息

  3.鲲他们养了很久没有被发现,后来莫名其妙被发现了,只会是有人告了密,谁呢?鼠婆,鼠婆告密后为了自己,骗湫放生,拿走了重要的海螺

  4.灵婆知道湫的爱意,所以故意设了局,告诉湫一命换一命,鲲走了,椿就死,引导湫牺牲自己,并做了交易,附耳说的内容只会是打开海天之门,核桃可以救椿,没有别的。

  5.面具作为重要的道具,我不相信凭借湫一个小孩可以随便拿到,所以是鼠婆偷得,给湫后就是为了打开海天之门自己逃离那里。

  6.椿不知道会引发灾难,所以灾难发生后,自己选择牺牲拯救村民,这时湫的交易就完成了,而灵婆的阴谋完成了一半。

  7.椿不知道鲲离开后自己会死,所以不跟着鲲去人间,湫知道,所以牺牲自己把椿送到人间了,可以看到椿开始没有想要跟着去人间的想法,如果椿爱鲲,绝对开始就决定要跟着去了,说三角恋的可以停了。

  8.最后彩蛋,椿走了后,灵婆复活了湫,自己也跑了。

  9.所以剧情是两个厌烦了自己职位的人,因为椿的决定,所以顺势设了局,逃离了自己的职位,为什么用逃离呢,因为这个职位孤独,没有自由,鼠婆不能见太阳,灵婆只能和化身打麻将就知道了。灵婆和鼠婆也是两个很有故事的人物,他们很可能都是受到处罚而成为了现在的角色,灵婆曾透露过她也是赎罪的人,并且永远赎不清。鼠婆贪恋人间,并被封印,容颜老化。最后鼠婆成功逃离。

1111.png

  -------------------------------------------------------------

  大鱼的一些争论最后演变成为了黑而黑,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继续带有偏见。你无法否认虽然它不完美,但是它做到了几点,做出了载有本土文化的尝试并且比较成功,至少老外很认可。我相信很多人会因为片里瑰丽的设定而想要去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了。这就是一个进步。另外,一个健康发展的动画市场需要商业成功,需要鼓励才能产生市场繁荣,诞生更多样化的院线产品。而不是一律都是好莱坞的典型工业化的剧情模式。当然,并不是说你不能指出不足。不够好当然需要指出,但是自家的孩子,你需要他进步,是鼓励同时指正,还是用相当严厉的措辞打击他,甚至棍棒之下指望出孝子呢??想想我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我们需要异见,我们需要不同的,我们需要多样,只有能容忍这些才能让市场由单一化走出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最底部有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2月微信小游戏百强榜

《神隐之子》挖掘赛道亮点

摔角游戏买量观察

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京ICP备15024595号-1

游戏客栈 游戏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