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创IP的泛娱乐化
(一)原创IP价值攀升
IP,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热词,爆发于近两年。原创IP的价格节节攀升更是反映了市场对其商业价值的持续认同,根据公开资料,在2012年以前,知名网络作家的言情类作品的影视改编权价格仅在数十万左右。
而在今年上海电影电视节上,能叫出名号的作家新书版权直接逼近百万大关(如表1),而已有成功影视产品背书的网络小说版权,则直接开价单项500万以上。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2011年9月顾漫以数十万的价格将《何以笙箫默》的电影版权卖给乐视,三年后版权到期光线开出的价码已经翻了十倍。
(二)IP泛娱乐化
原创IP自身规模较小,变现需要泛娱乐市场运作,对于内容商而言,获取IP仅仅是第一步,而优质IP这一硕大金矿的开采则需要全产业链的深耕细作与合众连横:在内容方面,原创IP最为常见的形态以动漫、文学等为主,其产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而其衍生的周边产业规模则相对较大。
以动漫为例,2012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2220亿美元,而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中国动漫产业中,衍生品市场约占70%,而播映市场约占30%。
因此,文化产业不能单纯依靠动漫或文学作品的直接营销盈利,品牌的授权和衍生品的开发是变现原创IP的主要方式,通过泛娱乐平台运作将原创动漫、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游戏、服饰、玩具等是开发文化衍生品的主要手段(如表2),其市场空间巨大。
二、IP泛娱乐产业链
泛娱乐是指由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游戏、演出、衍生品等多元文化娱乐形态而组成的融合产业,优秀的IP资源成为泛娱乐产业链中最核心的要素。
泛娱乐开发是通过对IP 内容在多元文化娱乐形态之间的轮次开发,这样的模式可以降低开发风险,减少边际成本,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投资回报率,从而实现IP 的长尾价值。从产业链角度根据IP 流转规律、项目开发路径、细分行业协同程度,泛娱乐产业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产业链层次:
其中网络文学、动漫(不含衍生品)为上游孵化层;电影、电视剧、音乐为中游运营层;游戏、演出、衍生品等为下游变现层。
三大产业链层次和谐勾连,并不断优化升级(如表3)。
(一)上游IP 孵化层
1、网络文学
从上游IP 孵化层来看,网络文学、动漫作品是核心IP来源,网络文学体现出了作为底层孵化层的特点,虽然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如图1、图2),但是经过后续流转,最终实现的价值较高。2014 年网络文学拥有2.94 亿用户,同比增长7.3%;手机网络文学拥有2.26 亿用户,同比增长11.9%,用户数量增幅快于PC 端。2013-2014 年,网络文学网民使用率、手机网络文学网民使用率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前者增加0.9 个百分点,后者增加0.1 个百分点,网络文学PC 端使用率高于移动端使用率,主要是由于网络文学PC 阅读使用习惯和活跃度优于移动端,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移动碎片化创作、同人创作的逐步推广,移动端使用率将有提升空间,将贡献一部分网络文学需求。
2、动漫
动漫在日本及欧美市场属于较为成熟的品种,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原创动漫的用户覆盖的大幅度的增长,《十万个为什么》等优质国漫产品脱颖而出。伴随着泛娱乐浪潮,在游戏、电影市场日益成熟和资本的驱动下,优质国漫IP的价值日益凸显,动漫IP全产业链经营的黄金时代悄然到来,原创国漫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二)中游IP 运营层
从中游IP 运营层来看,IP的火热源于其广泛的存量用户基础,当作品被改编成影视、游戏等形式作品时,优秀的IP能够成功的实现导流,从而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性。
尤其是近几年来,热门IP改编形式趋于多元化,而市场火爆作品中有IP作品占比也不断提高,由此引发对于IP的不断追逐。
影视、电视剧IP改编持续增长:
以2010-2015年IP改编电影来看,2010-2013年票房过亿电影中,IP改编电影数总体趋于稳定在3-4部左右,合计票房在10亿元左右波动,而2014年是IP改编电影爆发的一年,当年过亿票房中有9部来自IP改编电影,合计票房40亿元,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到14部,合计票房达到78亿元。
不难发现,带IP题材的电影数量与票房不断攀高(如图3)。而从2016年Q1网剧市场数据来看,2016年Q1网络剧中带IP网剧的占比达到50%,最大播放量来自乐视视频的《太子妃升职记》,播放量接近30亿次,TOP10的网剧中IP剧平均播放量8.6亿次,远超非IP剧的平均播放量5.4亿次(如图4)。
(三)下游IP 变现层
1、游戏
从下游IP 变现层来看,游戏产业2015 年实现产值1407 亿元;并且提升幅度较快,五年复合增速高达33.3%;其占总产业规模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从2011 年的24%提高到2015 年的33%,游戏商业变现能力持续迅猛,成为IP 变现较强渠道。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游戏(包括客户端、网页、社交、移动、单机、电视游戏等)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7.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如图5);中国游戏用户数达到5.34 亿人,同比增长3.3%。游戏行业增速放缓,依靠IP 流量转化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保持较高增速(如图6)。
2、舞台剧
在国内成功IP 舞台剧变现吸金亮眼的引导下,演出变现市场也还有望进一步增长。基于南派三叔《盗墓笔记》改编的舞台剧,因为小说成为各高校借书榜的前十名、粉丝800 万、遍及全国,IP 粉丝群众基础广大,1-3 部在上海连续演出六轮,在全国20 个城市巡演共200 多场,累积收入达1.5 亿元;另一部IP 小说《三体》舞台剧总投入达到千万元级别,而出品方预期它三年内票房总收益1.5 亿、广告收益6000 万、衍生产品8000 万,总收益超过2.9 亿。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GDP 的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戏剧这种门槛较高的娱乐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随着IP 火热的继续,2016 年国内IP 舞台剧将迎来井喷(如表4)。
3、动漫衍生品
动漫衍生品市场方面,2014年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16 亿元,占动漫产业的31.6%,增速19.7%; 2015 年为350 亿元,预计未来二次元市场规模辐射用户至少增长到150亿,二次元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动漫变现除了拍摄成动画片放映外最简单直接的变现方式就是拍摄动画电影,大电影可加速聚拢用户,提升IP 变现价值。随着国产动漫IP 质量的不断提高,国产优质IP 变现价值得以显现。
从2014 年IP 元年开始,我国动画电影票房增长突出,2014 年同比增长76.37%、2015 年同比增长86.58%,到2015 年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已达19.7 亿元。2014 年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收获2.47 亿元票房,刷新了《喜羊羊》系列大电影创下的票房纪录;而2015 年动漫IP 变现火热之势延续,借助国内经典IP“西游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实现9.6 亿的票房收入,创出了国产动漫新纪录。未来在优质国产IP 的催化下,IP 动画电影变现市场可观。
图7 国产动画电影票房
目前来看,IP 变现上中下游市场规模分别为878 亿元、1144 亿元和2207 亿元,在各大传媒公司并购规模和速度继续维持高热趋势下,IP 变现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增长。
据统计,上游孵化层对应市场规模为500-1000 亿;中游运营层拥有1000-2000亿市场空间;下游变现层随着泛娱乐产业链体系的系统构建,预计能有2000 亿以上规模,整体来看预计IP 变现上中下游三层,将有5000亿市场规模(如图8)。
图8 上中下游IP 变现市场规模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