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一位犹太商人,迪斯尼的前总裁卡森伯格,以3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动画梦工厂的私有化,并顺利从纳斯达克退市。为梦工厂接盘的人是环球影业的母公司,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
近年来,好莱坞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国内电影资本市场。但这场38亿美金的交易所掀起的水花瞬间被万达的一纸理想盖过。
就在并购完成的同一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万达目标的回答显得霸气外露:“今年将完成对两家美国非生产性电影公司的收购。我们不仅仅对派拉蒙感兴趣,对六大都感兴趣,要打造影视帝国,收购六大是必要的一步。只要适合我们,收购金额没有上上限。”
8月23日发生的这两件事情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高晓松在最近的一期《晓松奇谈》中透露曾经陪中国一位富豪去过美国,这位富豪曾经跟梦工厂有过接触。这位富豪会是王健林吗?梦工厂卖给康卡斯特是因为梦断万达吗?
梦工厂38亿卖给康卡斯特
卡森伯格套现3.9亿美金
8月23日外媒消息,美国有线电视康卡斯特以38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动画工作室梦工厂,目前已经完成收购。梦工厂工作室则成为康卡斯特旗下NBC环球公司环球电影娱乐集团的一部分。
梦工厂
美国有线电视康卡斯特以38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动画工作室梦工厂,目前已经完成收购。梦工厂工作室则成为康卡斯特旗下NBC环球公司环球电影娱乐集团的一部分。
作为一家成立22年的知名动画电影厂牌,梦工厂在2015年之前,保持着每年2.5部影片的频率,业绩最好的时候票房收入曾经比肩好莱坞六大,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被看做是好莱坞的第七大Studio。但近两年,这家老牌的动画电影公司日子过得并不好。
当然,这与好莱坞电影公司电影公司整体经营环境下滑有关。纵观今年派拉蒙、华纳兄弟、索尼等好莱坞大公司投资的,成本在1亿美金以上的电影几乎都没有收回成本。其中包括《星际迷航》、《魔兽》、《忍者神龟2》、《超能敢死队》等知名IP。
《星际迷航》
有业内人士分析,北美市场市场去年比前年票房仅增长了5%,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带来的票价增长的情况下,整体市场并没有太大扩容,同时还要面对Netflix和Hulu等内容视频平台的竞争。
高晓松在近期一期《晓松奇谈》中提到,整个好莱坞这些年一直靠原创能力,变得越来越依靠高科技,但高科技又很贵,不敢拿高科技试普通的电影,只好拿高科技去试这些IP很贵的电影。
“好莱坞这几年急速地往这个方向走。但像卡森博格这样喜欢独立电影的,每年做得少,不靠高科技和特效做的公司生存越来越艰难。大概从两年前开始,梦工厂的股票就跌得一塌糊涂,市值只剩下十几亿美金了。”
美国梦工厂在2015年年初一度裁员500人,还解雇了三名高管。从今年开始,公司将每年制片数量从三部缩减为两部。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2014年梦工厂出品的三部动画片《驯龙高手2》、《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天才眼镜狗》的票房都不如预期。甚至,与中影一起合拍的《功夫熊猫3》在中国市场预期高达20亿,但影片在上映一个月后才9.57亿。
《驯龙高手2》
这样的经营状况直接反应在了上市公司的财报中。截止2014年年底,梦工厂税后净利润亏损3.09亿美金。所幸,梦工厂在2015年上映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疯狂外星人》创下了不错的成绩,这部制作成本为1.35亿美元的作品最终在全球拿下了3.86亿美元票房。但这并没有弥补梦工厂的亏损,直到2015年年底,梦工厂税后利润依然亏损5481万美元。
但在梦工厂陷入债务泥潭的同时,梦工厂的竞争对手,卡森伯格的老东家迪士尼,以及NBC环球等公司却成为集体沦陷的好莱坞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今年《海底总动员2》9.15亿美元,《美国队长3》票房11.52亿美元,《疯狂动物城》10.23亿美元,《奇幻森林》9.55亿美元,这几部影片成本均在1亿美元以上,而且,均出资迪士尼之手。
内忧外患之下,梦工厂终于选择卖身。在这场38亿美金的交易中,梦工厂创始人卡森伯格将套现3.9亿美金。对于梦工厂的另外几位高层来说,他们的报酬就十分有限了。公司二把手Ann Daly拿到的回报仅仅只有卡森伯格的1/10;CFO Fazal Merchant 只拿到三百万美元,而首席顾问John Chang只拿到了250万美金。
一位神秘中国富豪曾经对梦工厂感兴趣
一家外媒报道称,梦工厂动画的收入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电影票房收入,然而其IP变现的下游布局却显得较为单薄,周边衍生为整个收入的贡献力度不大。事实上,梦工厂动画也一直在寻求合适的下游厂商,包括日本软银,以及玩具巨头孩之宝进行过谈判,也曾在高晓松的牵线搭桥之下,与几家中国公司沟通。
最早一次,卡森伯格曾经来中国,跟中国的企业巨头提出私有化的想法。高晓松提到,卡森伯格提出当时的股价为23美金/股,他希望以35美金/股的价格进行私有化,溢价率达到50%以上。但一般情况下一家企业私有化的溢价率在20%-30%之间。过高的溢价率让双方并购作罢。
第二次接触,高晓松陪同中国富豪企业家去了美国。这位富豪提出会直接从股市上买梦工厂的股票,直到成为第一大股东,卡森伯格做第二大股东,且不允许出售他手中的股份(当时卡森伯格手中只有12%的股权,但却有60%的投票权)。这其实是一个控股公司的计划,今后,这家中国公司在好莱坞买的其他企业都可以归到这个控股公司里,由卡森伯格管理。但他并没有同意这个方案。
有媒体称,在接触梦工厂的这些富豪中,就包括王健林,在高晓松的微博下面还有人直接@了王思聪。
与环球之间谈判从今年4月就开始了。对于这起并购,部分华尔街分析师持消极态度,认为38.亿美金出价远大于梦工厂现在应有的估值,并且指出了收购梦工厂可能过于乐观的潜在风险:其王牌IP含金量的不足,和其日渐开始遭受质疑的IP制作能力。
毕竟,这已经超过了2012年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视的价格,而后者还拥有让迪士尼赚得盆满钵盈的强势IP“星球大战”。但对于急于对抗迪士尼的康卡斯特来说,收购梦工厂的战略意义远大于38亿美金的价值。
截止到4月底,迪士尼的市值为1685亿美元,康卡斯特为1474亿美金。作为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拥有覆盖全国乃至国际的电视频道,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有线运营商,其媒体网络覆盖2380万家庭,每5个美国家庭中就有1个使用康卡斯特的有线服务。
但在强大的发行网络衬托下,康卡斯特在数字内容领域的弱势让它日益捉襟见肘。旗下的子公司NBC环球电影娱乐和主题乐园业务发展迅速,急需已有影响力的成熟IP入驻主题乐园。
王健林豪言称对美国六大感兴趣
虽然无法证明曾经对梦工厂产生兴趣的就是万达的创始人王健林,但是事实证明王健林对美国的兴趣要远远大于一家梦工厂。
与梦工厂并购完成同一天,万达王健林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表示,今年将拿出20多亿美金收购两家美国非生产性电影公司,下一步收购目标是美国“六大”。
此前,曾经有报道称,万达正与维亚康姆(Viacom)进行磋商,欲收购对方旗下公司派拉蒙影业49%的股份。但王健林霸气回应:“我们不仅仅对派拉蒙感兴趣,而是所有六大电影公司。只有这六家公司才是全球化的电影公司,其他的都不是。”
事实上,万达在好莱坞已经有过多次收购。除了今年1月份35亿美金收购传奇影业之外,万达还全资收购了一家好莱坞老牌电影营销公司Proganda。
一位国际并购基金的人士向娱乐资本论表示,收购传奇是万达在好莱坞搜寻了一圈标的之后才做出的决定,但由于传奇连续亏损,资本市场对这起并购并不看好,后来万达收购Proganda,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在好莱坞打前站的哨兵,这家公司是好莱坞一家历史悠久的电影植入公司,好莱坞六大都是他们固定的合作伙伴,今后,在收购其他好莱坞公司之前,万达可以先咨询Proganda的意见。
事实上,万达与康卡斯特这两家公司都有渠道强势而内容弱的特点。目前,万达院线目前是国内排名第一的院线。在国际上,两年之内,万达不仅买下了美国第一大院线AMC,澳洲第二大院线Hoyts ,就在前不久趁英国脱欧的机会,还完成了对欧洲第一大院线 Odeon & UCI的收购。
但万达在内容开发方面的弱点也无法忽视。在业内,还是有人认为,万达只是一家有钱的投资公司,电影项目开发能力并不强。如今,渠道铺设已经就绪,下一步,万达对内容的需求会更强。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要想打造影视帝国,收购六大电影公司是必要的一步。“只要标的公司适合我们,我们开出的收购金额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