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栈今日报道(2016.09.14)2003年,起点网刚刚成立,网络文学迎来井喷式发展,那时的萧鼎凭借一本《诛仙》稳坐玄幻修真类网文鼻祖,网络总点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天两百万人次不断推进,一时间轰动全国,被新浪网誉为“后金庸武侠经典“。
诛仙系列
2016年,当萧鼎宣布自己将担任手游《青云志》的监制时,人们才恍然发现,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十三年过去了。曾经为碧瑶的牺牲而辗转反侧的孩子已经大多为人父母,但我们依然难以忘记《诛仙》。
手游《青云志》由作者萧鼎亲自监制
以《诛仙》为背景创造的衍生产品,从网络文学走到PC端网络游戏,再搬到影视荧幕前,历经十三个年头,才终于走到现在的手游市场。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之大,放眼整个天朝,也难以找到第二本可以与其比肩的网络小说。其拥有的生命周期之长,即使从现在看来,也看不到它的尽头。
光是起点网就有《诛仙》的衍生作品千余部
《诛仙》永远不会死,而以它为基础创造的产品,如手游《青云志》等,也是亦然。
经典的力量 突破量多质劣的短命困局
对于国内的手游来说,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国内手游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平均每个季度都会拥有超过7000款手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的低门槛让无数厂商争相入局。然而与此相对,绝大多数手游的生命周期往往在半年到一年,短的甚至一个月后就消声灭迹,能支撑下去并延续至今的手游,例如《我叫MIT》、《放开那三国》等,实在是寥寥无几。量大质劣,短命成为国内手游市场难以言喻之殇。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玩家能坚持一年以上
同样的情况,在PC端网游中也出现过,而网游版《诛仙》却从2007年活到现在,从当初的《诛仙》到如今的《诛仙3》,回合游戏《梦幻诛仙(微博)》亦是如此。似乎大凡以《诛仙》为基础创造的游戏,没有一款是短命的,大家因为小说而喜欢上了游戏,又因为游戏而重温了感动,经典的力量因此得以传递。
从07年的诛仙到09年的诛仙2(微博) ,再到13年的诛仙3,诛仙系列产品依然充满活力
网文和手游,本质上更接近相互补充的关系。移植了经典网文的手游,在一开始就有了其它手游不会拥有的群众基础,而网文也依靠手游,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两者皆大欢喜。
凭借着《诛仙》巨大的号召力,《青云志》几乎无比轻松地走过最困难的宣传阶段,但想要突破量多质劣的手游困局,光靠《诛仙》这一金字招牌还远远不够。
网文IP手游的剧情矛盾 我们该怎么改才能让读者满意
对于我们《诛仙》的死忠粉来说,《青云志》最大的卖点不是In系统制造的顶级3D画质,也不是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玩法,更不是官方号称超越PC端的战斗特效……我们更关心的是,《青云志》究竟如何将《诛仙》的内涵用手游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做出自己的新意。
在这种要求下,剧情成为了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小说内容进行复述,观看《青云志》的剧情也只是我们第N+1遍重新阅读《诛仙》罢了,我们虽然缅怀经典,但却不会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去读早已滚瓜烂熟的情节。而《青云志》选择了与同名热播电视剧进行剧情同步,力求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诛仙》。
这种剧情上的改动是为了让剧情拥有了巨大的悬念,但有些读者or玩家却不吃这一套,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满意。五千万的《诛仙》读者,就会有五千万种不同的感受,而《青云志》却只有一个。
知乎上关于诛仙剧情修改的讨论
同样的矛盾,在越来越多的网文IP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IP是什么?IP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形象消费,通过将小说或其他作品中成功创造的形象移植到游戏中,而让玩家更容易接受这款游戏。而对于网文IP手游而言,越有名的网文,其矛盾性越大,当大家都接受一种设定,再想改变并让玩家接受这种改变,显得难如登天。
网文IP手游井喷式发展
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将剧情原封不动的呈现给读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前些时候天蚕土豆的《大主宰》,甚至到最后作者都为了追求与游戏剧情同步,而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将小说活活写成一部游戏大纲。与它们相比,《青云志》的确算得上“有勇气”了。
用最合适的形式不让经典蒙羞
其实不仅仅是剧情,关于手游的形式也同样有这种矛盾。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在IOS上公布之初,曾经连续两周内占据下载榜前十,但大家很快发现,这款游戏的核心还是泛滥的卡牌养成游戏,无论是星级还是碎片系统,都已经让玩家腻歪了,所以即便《盗墓笔记》号称有千万读者,但依然黯然退出了App排行榜。
曾经在iOS排行榜上前十的《盗墓笔记》现在已经被强制下架了
现在的手游逐渐从2D过渡到3D,在未来,3D手游极有可能成为手游市场的主流,玩家越来越不满足于模糊的画质,对于真实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难看出,《青云志》采用的3D战斗彻底贯彻了这一要求,当玩家驾驭天剑驰骋苍穹,心中的快意并不输给PC端。
《青云志》御剑飞行
而采用3D战斗的同时,《青云志》独创的脉脉系统则改变了司空见惯的好友、结义等社交系统带来的局限性,“蓝颜”、“红颜” 、“闺蜜”等多种身份让玩家的社交网络变得非常广阔,将《诛仙》中复杂的人情关系体现出来。为了进一步还原《诛仙》的真实,萧鼎亲自监制法宝系统的研发,无论是张小凡的噬魂,还是陆雪琪的天琊神剑都将原著中的法宝特性表现出来,例如噬魂技能可以造成吸血效果等。
法宝伤心奇花特效
可以看出,不同的网文IP适用不同的玩法形式,毕竟这是手游,而不是小说。
结语:
《诛仙》虽然早已经完本,但它永远不会真正死去。从早期的网络版《诛仙》到电视剧《青云志》再到现在的同名手游,《诛仙》就活在这些衍生产品中,而手游《青云志》正是借助了这一永不褪色的经典力量,赋予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让经典愈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