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一个多月前,被“iG夺冠”、“王思聪吃热狗”霸占的微博热搜榜吗?
11月初,iG获得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冠军的消息,从一小撮玩家的庆祝与狂欢,再到引发众多网友集体围观,加之iG俱乐部老板王思聪的名人效应,电子竞技成功“火”到了圈外。
作为一个体育消费新业态,电子竞技正在快速崛起,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伽马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880亿元。风口上的电竞,其规范性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12月18日举行的2018年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电子竞技分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电子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杨越表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管理仍存在缺位,政策研究投入较少。”也有不少嘉宾提出,目前国内存在将电竞与游戏混为一谈的误区,需要强调电竞作为体育项目的功能,做好市场教育和人才培养。
谈管理:电竞要纳入体育的规范管理
2O17年10月,国际奥委会在第六届峰会上宣布,同意将电子竞技视为一项“体育活动”(Sporting Activity)。这项决定的公布,为长期处在主流体育赛事边缘的电子竞技正了名。
打上了“体育活动”的国际标签后,电子竞技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8年8月,电子竞技以表演赛的形式首次被纳入亚运会体系,中国代表队在雅加达以2金1银的成绩完美收官。此外,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电子竞技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已达到770亿元,2018年预计将突破880亿元。过去三年内,中国电竞用户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用户规模增长超过1亿人。预计2018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将达到4.3亿人。
随着电竞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用体育的管理方法管理电竞产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12月18日举行的2018年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电子竞技分论坛上,对于电竞要纳入体育的规范管理成为讨论的焦点。
杨越认为,作为一项对青年人影响巨大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当前存在紧迫的政策需求。他表示:“电子竞技产业管理存在缺位,政策研究力量仍然薄弱,投入也较少。”
“电竞产业正处在上升期,目前仍是游戏厂商和运营商等商业资本主导的阶段。遗憾的是,在把电竞作为体育项目去管理和规范上,主管部门失去了话语权。”浙江省电子竞技协会秘书长金考生在论坛上表示。
金考生坦言:“电子竞技既然是一个体育项目,就应该建立符合其体育功能和规律的制度,使电竞真正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目前我们正在呼吁国家队的选拔制度、运动员管理制度等,并建立属于自己体育口的电竞赛事。”
谈教育:电竞不是培养打游戏的人
电子竞技从网络游戏中诞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正走向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但至今社会上仍有不少关于电子竞技是“网瘾少年”打游戏的误区和担忧。事实上,电子竞技产业是围绕电竞赛事传播产生的产业,而传统网游则是以游戏版权和游戏时间为核心,两者并不能等同。
金考生强调:“网络游戏和电竞应该有所区别,电子竞技运动有体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和功能,是有其正能量的,而并非盲目地提倡全民打游戏。”
根据杨越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的电竞俱乐部的调研,电子竞技具备一定范围内的高强度运动特征,高水平电竞选手与其他体育项目选手一样需要大量的正规训练和赛前准备,而规范的电子竞技运动同样可以体现平等、自律、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此外,伴随着可视化技术与可穿戴技术的创新发展,未来人机交互的方式也必然发生变革,从而可能实现电子竞技的身体突破。
杨越认为,在科技进步和应用速度远远超出以往任何历史阶段的当今社会,对电子竞技这样一种依托科技并已经被广大青年人群普遍接受的体育现象,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除了社会认知和市场教育外,电竞人才的培养也是未来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关键。2016年9月,教育部第一次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子竞技人才培养提上日程。
“目前国内有4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竞专业,我们考察了其中近30所学校,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把电竞和游戏混为一谈,很多学生都在打游戏。”从事电竞教育的广州超竞教育投资有限公司CEO邱基堂分享了他的看法,“电竞专业目前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有一些院校将教练、解说、裁判甚至游戏编程都灌输到一个学生那里去,这是不科学的”。
邱基堂坦言,电竞教育不是培养打游戏的人,而是培养产业人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电竞产业核心包括俱乐部经营、赛事运营、内容制作等,还有赛事直播、解说、选手经纪等衍生产业。
“如果电竞成为(青少年)比较向往的职业,那这个市场就很大了。”金考生对电竞寄予厚望。